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为重要契机,积极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系统谋划将阅兵盛况与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新学期教学实践,着力增强立德树人实效。
多维融合,深刻阐释精神内涵
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团队注重从爱国主义、国家认同、历史启示等多维视角出发,提炼出“团结、坚韧、和平、爱国”等核心精神要素,旨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阅兵仪式所展现的国家力量与民族意志,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自觉赓续红色血脉。
课程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各门思政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实现了阅兵精神与教学内容的有机协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聚焦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生动诠释和弘扬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形势与政策》课深入解读抗战胜利的深远历史意义与其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与责任担当;《哲学与人生》课突出价值引领与人生导向,激励学生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时代洪流中树立强国理想与人生志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则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实现从情感共鸣升华为到理论认同,进而转化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实践自觉。
延伸实践,巩固深化育人成效
学院还通过组织观看分享会、国防教育主题学习、观后感征文等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将焕发出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报国使命,真正实现“国”与“家”的情感统一、“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初审:李鹏辉/复审:刘四连/终审: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