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读的这所学校,虽不是什么名校,但它一直有一种精神指引着我,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让我青春无悔!”有毕业生发出这样的感叹。
光阴荏苒,春华秋实。学校一直秉承“做人为本、技能立身”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用情关心关爱学生,既传技又育人,让学生把学校作为人生职场的起点,拥有了一技之长,立下仰望星空的梦想,用奋斗书写着他们的出彩人生。
今天学校以你为荣。建校44年来,10多万学子满怀壮志走出校园,他们或就业、或创业,在各自的行业里勇于创新、不断突破,扬起事业的风帆,开启人生新的远航。
校友是社会的人才资源,也是母校的宝贵财富。他们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骄傲。希望广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掌握扎实技能,敢于创新创业,谱写人生崭新篇章,共创学校美好明天。
赵玉: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赵玉,我校2004届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北京赣富达纸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赣富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他勤奋好学,能吃苦,肯付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他认为:做事先做人,不会做人肯定做不好事。为此,他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能力,培养了自己能吃苦、有耐心、守规矩、不计较的品质。
创业成功的赵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从帮助别人当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先后参加了公益顺风车、免费午餐、暖流计划等公益慈善活动。多年来,他免费搭载路人近3000人,将自己创办的北京赣富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盈利的10%捐给学生,每个月都会给“暖流计划”捐款,经常深入农村小学为学生送去学习用品……多年来,赵玉被评为“北京最美江西人”“北京优秀赣商”。
施正榜:步步阶梯成功虚位以待
施正榜,学校1999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现任深圳市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任总公司旗下七家分公司的执行董事,深圳亚仕德科技集团业务经理。公司目前已设立五大研发中心,规模1200人以上,年产值达8.9亿。
毕业后,他踏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职场——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这里,他实现了职场上的一次次蜕变,从基层岗位的成型研磨加工技术员,组长,科长,部长,副经理,经理。一步一个脚印,每个岗位他都工作过,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岗位内容的规划和执行。在公司里他凭着精湛的技术、吃苦的精神、优秀的品德,深受同事和领导的称赞,从公司一线员工成长为公司高管。
“成长才能成才,成才之后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他一直坚信的守则,他也是这么做的,也做到了!百炼成钢成就人才,卓越的能力,出色的成就使他在公司中位于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汤倩:不忘初心,坚定方向
汤倩,学校2006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珠海沐森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澳门沐森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珠海锋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
她曾是中国(广州)演出经纪人大会获奖者、第四届粤港澳国际创业节巾帼创业榜样人物、珠海文化产业协会2021年度设计赋能奖企业,并在健美操协会、职业经理人协会、演出协会、江西商会等社团组织担任会长/副会长/理事等职务。她的团队多次受邀炫舞之星国际民间艺术争霸赛(香港、厦门赛区)导演,南方电网、溢多利集团、润都股份、古鑫电子、公交集团等企业晚会活动策划,所服务企业500+家,服务活动场次3000余场。
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初心,带着团队共同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活动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她说:“人生面临很多选择,当20岁出头的我选择了创业的那一刻,就是选择了一条没有退路的道路。近10年的坚持,即便受新冠疫情肆虐,活动行业的市场遭受了造成巨大的冲击,依然坚持不忘初心,调整战略,重新出发。”
刘庆安:创业路上勇敢追梦
刘庆安,学校2010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现任深圳三泰商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白手起家,无依无靠,面对别人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坚毅和执着,渐渐感动着周围的人,并逐渐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公司在液晶拼接屏市场单品进入了行业前三,成为商业显示增速最快的一家企业。目前,三泰已与三星,LG,京东方,奇美,友达等上游液晶屏达成战略合作。公司产品覆盖为:普通拼接屏,无缝拼接,触控显示屏,LED显示屏,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系列高科技显示产品。市场覆盖新零售,智能会议,新公显和安防监控四大市场应用,涉及房地产显示行业,视屏会议行业,安防监控行业,触控教学行业,娱乐KTV行业,公共显示等众多行业。
三泰也成为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经过公司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开发了一款H6系列产品,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实力和形象。公司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为公司申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让三泰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这就是刘庆安在创业路上一直追逐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
夏俊明、钟根鹏:电子合伙人勇闯上海滩
夏俊明、钟根鹏,学校2014届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联合创立上海屹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
每一个创业人的背后都会留下一段充满艰辛的历程,他们也不例外。在学校,他们一起参加电气装置集训室,掌握扎实技能;毕业后,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贷款学习英语,掌握西门子全套维修技术,练就高超本领;创业期间,他们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鼓励,配合默契,在大上海成就了自己的一份事业。他们不是亲兄弟,但却胜似亲兄弟,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公司就拿下了比亚迪汽车公司、江淮汽车、上汽通用等大型公司的数控加工中心的主板维修业务。
曾经,他们也是中考的失利者,是人们眼中的差生,但经过几年职校生涯,成功实现人生“逆袭”,这其中的秘诀就是他们相信技能改变命运,相信付出终有回报,并持之以恒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