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一场跨越千里的思政课交流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新疆阿克陶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吴刚副校长、程成副校长与思政教师麦苏旦·阿不都玛那甫到访我校,通过观摩公开课、参与研讨等环节,与我院师生共同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与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新路径。

一堂示范课:用联系的观点解读人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斌老师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为主题,呈现了一堂富有启发性的思政示范课。课程以“我要的是葫芦”寓言导入,生动阐释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在“达尔文生态链推理”互动环节,学生们通过“猫—田鼠—丸花蜂—红三叶草—牛”的食物链,深入理解了联系的多样性。
张老师特别通过港珠澳大桥建设案例,精辟阐述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大桥建设不是创造联系,而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强化粤港澳协同发展。”这一分析既深刻揭示了联系的客观性,又彰显了实践中的创新思维,获得听课教师的高度认同。
共商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与师资协同
在教学研讨环节,双方围绕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与教师能力提升展开深入交流。阿克陶县职校教师代表表示,希望借助我院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提升本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实质性合作开端,我院已向阿克陶职校共享《职业道德与法治》《哲学与人生》两门课程的全套教学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流动。
双方一致同意,将以此为基础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通过线上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持续提升两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协同育人能力,不断夯实育人合力。
协同育人:构建中高职思政一体化新格局
本次活动是推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双方围绕课程衔接、资源共享、机制共建等议题达成共识,未来将通过联合教研、定期互访等方式,共同开发中高职衔接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推动思政教育从“单一授课”向“全程育人”转变。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发挥主体责任,以提升育人实效为核心,不断丰富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实践,积极绘就跨区域、跨学段协同育人的“同心圆”,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