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联系我们

竞赛培训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数字未来--肖珍珠老师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10-10 阅读:

2025年8月13日到8月27日,我很荣幸被学校选派参加“2024年度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培训班。对于此次宝贵的培训机会,我内心充满感恩与激动,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革命历史对话,与先进科技对话,也是与自己教育初心深深的对话。

缘起: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研修之旅

本次培训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行程跨越革命圣地井冈山与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培训以“理论+实操、红色+数字”为主线,构建了“理论引领—技术实训—红色浸润—文化溯源”四维融合的学习路径,内容包含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虚实结合一体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它让我既在红色热土接受精神洗礼,也在文化名城感受技术赋能;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字素养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融合教育理念、人文精神与时代使命的综合素养。

历程:从触技融技的认知升级

回顾这段学习旅程,我对职业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为纲,重塑数字认知框架。在井冈山,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教授对《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解读,让我认识到:数字素养不是零散的技能拼图,而是系统的能力图谱。我从过去关注“用什么工具”,转向思考“为什么用”“如何用好”,真正建立起包含技术应用、资源开发、教学融合等方面的素养体系。

促教,赋能语文课堂新形态。AI技术的学习让我真切感受到“智能+”教育的魅力。在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用AI辅助备课、生成教学设计、批阅作业、分析学情。当我看到技术如何帮助我洞察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因材施教的精准化”。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亲手创建“数字人教师”。那一刻,我想象着未来的语文课堂——数字人李白“举杯邀月”,数字人鲁迅“挥笔疾书”……,它让我明白了技术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有温度的教学伙伴,它能穿越时空,把文字变为情境,让经典焕发新生。

铸魂,激活立德树人新表达。在井冈山,我们唱红歌、访旧址,但更让我触动的是,如何用数字手段让红色精神“活”在当下。我们剪辑红色影片,用数字化方式解读革命精神。尤其是毛浩夫老师在教学现场深情讲述爷爷毛秉华的故事时,我深刻意识到: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的形式。毛老师结合深厚的家庭传承与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向我们生动阐释了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倍增器”,它能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潮”起来,真正入脑入心。

育人,拓展资源开发新路径。走进九江博物馆,文物在数字技术中“苏醒”。我忽然意识到:语文教学,同样可以打破纸质书的边界。我们可以构建地方文化数字档案、开发诗文VR体验、制作非遗电子绘本……让语文课堂连接历史与现实、融合经典与创新,成为有根、有魂、有趣的文化场域。

回归:做一名有温度的数字语文教育者

培训结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回归教学岗位,我对自己提出两点期待:

推动“AI+个性化学习。我将借助AI工具,为每位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数字档案”,定制个性化读写方案,让教学真正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

打造红色数字文创课程。我将带领所教班级学生用数字技术创作红色短视频、数字海报等,让语文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

这是一个数字技术奔涌向前的时代,也是一个教育初心需要牢牢守护的时代。作为语文教师,我愿以人文为根,以技术为翼,做一名温暖的“数字摆渡人”——让技术传递温度,让教学回归生命,在传承与创新中,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贡献教育的智慧与力量。(作者:肖珍珠 初审:范紫权/复审:王有辉/终审:江锦伟)